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8篇
公安局政治部主任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按照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23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和市局党委工作安排,我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原原本本学习党的XX大报告和D章,深入学习XX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XX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省第XX次党代会和省委XX届X次全会、市委XX届X次全会,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虚心听取了意见建议,并对照六个方面,认真检视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明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文章8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1
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内生动力,全面实施“学有优教”工程,促进教育共优共享,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助力xx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一、突出党建统领,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保障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培根铸魂育新人”系列活动载体,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强系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师生、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
2.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职能作用,强化对重大教育决策、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统筹推进、督促检查,系统谋划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举措,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深入开展“提标增能、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中小学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等深度融合。加强对市属高校、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体系跃迁升级。
3.锻造过硬先锋队伍。实施干部奋进“两个先行”能力提升行动,以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强的“双强型”标准,选优配好直属学校“关键少数”。全面推进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常态化开展“最强领头雁”选树活动,带动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精品党课和党课微视频,形成市、区(县、市)两级党课资源库,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和“岗位建功”行动,推动党员在日常教育教学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特征新任务,严格落实“两个清单”、政治生态建设状况自查、“一岗双责”履职报告等制度,凝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大合力。实施第二轮清廉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清廉学校建设“五全”格局。完善学校“三单一图”监管模式,巩固“一校一策”廉政风险防控网,更高标准培育一批教育系统清廉建设的优秀典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防止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疲劳厌战。立足举一反三、长效常抓,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确保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
5.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及统战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123456”机制,进一步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切实加强党委对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xx教育发布”平台和教育新媒体联盟建设,完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健全教育舆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做好教育热点引导和应对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支持民主党派有计划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6.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大安全”观念,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的能力。围绕“平安护航亚运会”行动,推进“智安校园”建设,落实问题隐患查改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自我评估工作,常态化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提醒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扩大“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覆盖面,完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聚焦存量化解、源头治理,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各类教育考试组织管理工作,严守考试安全防线。
二、突出立德树人,构建完善“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1.夯实思想根基。深化“小课堂·大社会”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最忆xx》,联动思政实践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用活各类载体,打造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阵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中学生青苗学院培训、文明校园创建、志愿服务等德育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专职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班主任育人能力,深入实施教师全员家访行动,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
2.深化减负提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加快推进非学科类培训分类管理,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以试点培育、主题研讨、案例评选、课程展示等活动载体为抓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作业管理和评价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究,优化教学实施,提升高考、学考备考成效。
3.提亮“三育”特色。推进落实xx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系列实施办法,打造一批“三育”名师工作室、特色品牌学校和实践基地。完善学生体育、艺术赛事统筹管理和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入开展阳光大课间、艺术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和2项以上艺术技能。积极推进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推动xx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落地落实,实行学年“劳动周”制度。积极开展与“五育融合”相结合的主题研学旅行、第二课堂活动。
4.呵护身心健康。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举措,进一步完善校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和机制。持续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专职校医配备率达到90%以上。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管理监督责任,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施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积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卫生机构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强学校心理咨询室,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达90%以上。以“互联网+家校共育”为重心,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全市数字家长学校认定比例达65%。
5.同心助力亚运。结合教育特点,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动员开展“‘艺’起迎亚运”艺术展演、“我是亚运小主人”文明实践、“全民学英语 艺启迎亚运”(少年版)等迎亚运主题活动,同频共振推进教育系统迎亚运宣传工作,营造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精干高效的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馆运行团队,确保高质量完成亚残运会相关赛事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开展好“迎亚运”系列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竞赛,完善学校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机制,助推“全民健身、共享亚运”。
三、突出共富目标,办好更公平更优质的基础教育
1.扩大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供给。全面做好《xx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收官工作,谋划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配套政策。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增量扩容计划,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制定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积极挖潜增设普惠托班。推动各区、县(市)建立公办园成本分担机制。深化幼儿园城乡互助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
2.促进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加强市域统筹力度,深入推进跨区域名校集团化(城乡教共体)建设,强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优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完善“长幼随学”机制,全面保障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指导各区、县(市)平稳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工作。
3.构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制定直属学校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实行分层分类管理,促进新名校集团化战略可持续发展。实施西部区、县(市)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系列行动,加强教科研指导,开展联合师训,提供助考服务,推进西部区、县(市)普通高中与市属高中深化跨层级集团化办学。强化教育公平导向,完善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和中考加分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统筹招生和学籍管理。支持引导条件成熟的普通高中特色办学错位发展,培育一批分类办学特色高中试点学校。
4.强化特殊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出台《xx市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xx—2025年)》,进一步健全学前到高中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基础教育。优化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新增2所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评估验收。推进融合教育扩面提质,开展资源教室创建评估和“回头看”,优化送教上门服务。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和基本功大赛,推进融合教育送教下乡。
四、突出服务效能,助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创新活力
1.加快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支持西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化本科生招生专项改革,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支持国科大杭高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主校区建设,产出重大科研成果;支持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学院)建设,正式启用新校园,开展招生培养工作。谋划新一轮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举措,强化市属高校提档升级的政策机制保障。支持xx师范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拓展办学空间,争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支持xx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开放大学办学优势。
2.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大统筹力度,优化职业高中布局。优化中高职一体化和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管理,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招生占中职(不含技校、中专)招生比例不低于33%。强化产教协同对接,推进市级技能集训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承接国家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业院校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与劳动教育实践。
3.持续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银龄关爱”行动,加快优化各地老年教育机构资源布局,实现全市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全覆盖,村(社区)老年学堂覆盖率达到35%。积极创建省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性)校。持续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普及活动。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和“扩中提低”,全面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支持职业院校扩大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规模。积极培育创建学习型社区,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建设。
4.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制定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全面提升xx教育对外开放能级的系列举措。支持中小学校主动对接境外“姐妹学校”,联合开展以“xx亚运会”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有序启动疫情后师生出国(境)访问,支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竞赛,组织校长、骨干教师海外研修活动。遴选认定第二批xx市教育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实施外籍教师聘任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支持迪拜中国学校稳妥有序高质量办学。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xx都市圈、杭甬“双城记”区域教育交流合作。
五、突出系统集成,切实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力量
1.持续推进教育资源增量扩容。发挥基础教育系列布局规划先导作用,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缓解教育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加快推进直属学校项目建设,确保满足市区高中入学高峰需求。建成投用xx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xx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双桥校区,竣工xx高级中学临平xx学校、xx第二中学富春学校,开工建设xx学军中学桐庐学校。
2.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修订印发《xx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xx年版)》,完善师德专题教育、师德常态管理和师德监督检查制度体系,推进落实常态化、全过程、闭环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提高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谋划新一轮强师惠师举措,进一步完善教师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和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星级制改革,完善教师职业礼遇制度。深化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打造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教育人才梯队。组织市域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调研评估,加强典型案例提炼推广。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名师乡村工作室重塑升级工作,扩大名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
3.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积极承接城市大脑2.0建设任务,制定实施xx市“智慧教育”工作方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数智支撑。推进教育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建成教育大数据仓,完善市级主题数据库。建设集监测、分析、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数字驾驶舱,助力科学决策、精准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小事”,打造数智助学、数智优学、数智护学、数智乐学四大综合场景,建设标志性应用12个。上线“学在xx”教育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入学入园、网络学习、成长支持、安全防护等一站式数智服务。
4.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开展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培育行动,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进学校”活动,提升依法治校水平。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实现争创“宪法卫士”中小学校全覆盖。广泛宣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探索教育重点领域执法监管新机制,全面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能力。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一次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依法实施民办学校审批和管理,统筹双随机抽查、重点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5.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扎实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对区、县(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针对性指导,引导学校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持续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工作,省级评估通过比例分别达到35%、65%。优化市对区、县(市)政府教育履职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行为和部门联动,完善“双减”督导工作机制,实现以督促减、以督增效。积极指导各区、县(市)配合做好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科学运用监测结果。
六、突出惠民务实,用心用情办好教育民生实事
1.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2所、新增学位6.1万个。
2.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面向2—3岁幼儿托班,新增普惠托位1500个。
3.保障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100%入学,其中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6%;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50个以上。
4.创新发展“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源,新增课后服务课程300门以上。
5.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市区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数较xx年增加2800名以上。
6.完成成人中等学历提升1.6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6.5万人;职业院校年度社会培训量不少于11万人次。
7.新建71所老年学校,培育省级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校)8所,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
8.实施儿童青少年正嵴行动,为53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嵴筛查。
9.优化校园体育场地(馆)开放服务,实现“一卡多场馆预约、刷脸刷卡扫码入校”,力争场地(馆)开放数达1000个以上,
10.深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覆盖全市500所小学以上。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2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水平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突出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行动。加强党建指导,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加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力度,建设一批模范党员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
3.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清廉建设。持续做好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巡访(内部巡察)和问题整改。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4.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入推动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尤其是黄河流域“双一流”高校开展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推动沿黄地区“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研学旅行优质资源共享。加强xx经济圈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学术交流。
二、聚力培根铸魂,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全面实施
5.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域推进机制,深入开展“探寻红色印记”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在青高校学生广泛参与xx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进课程,持续打造项目品牌。加强教体融合,全面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和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深化美育特色学校、特色社团创建工作,开展在校生视觉、脊柱健康筛查。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及实验区(校)建设。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做好学生国防教育和中学生军训工作。
7.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大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准校、示范校、品牌校、品牌区建设和引领力度,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一体推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打造“爱润成长”品牌。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在校生心理健康筛查,做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心理援助工作。
三、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8.持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持续扩大学位供给。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继续抓好强镇筑基试点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加强监测和指导,加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全面推动干部教师适度超前配置、“一长多校”办学模式改革等政策落地,持续推动新校高位发展和初中强校提质工作。加强优质高中建设,加快普通高中转型升级、全面创优。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园)改革,持续扩大公办园、优质园和集团化办学覆盖面。
9.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继续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和提质扩优工程,加快xx现代职教园建设,启动xx现代职教中心学校项目,规划建设上合职教园。推动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支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本科校区。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
10.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实现康复大学去“筹”招生,协同做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等高校筹建工作。推动xx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实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遴选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
11.持续提升各类人群教育保障水平。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推动区(市)特教学校全部纳入本区域普通教育集团。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强化资助育人成效。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施老年教育提升工程。
12.持续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强民办教育分级分类管理,持续提升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修订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减负成果,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加强隐形变异培训执法检查。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13.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将学生发展、校长听评课、校本教研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进一步完善中考招生政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艺术素质测评机制。
14.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和育人方式改革。不断巩固“双减”政策落实成效。持续抓好校长听评课、教师集备和课后辅导等措施,打造轻负高效课堂。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升作业设计与布置质量。持续优化提升课后服务,建立健全延时托管服务制度,探索开展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工作。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抓好尖兵教师培养,全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探索具有xx特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机制。扩大新型职普融通试点招生规模,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15.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继续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建设中小学智慧作业管理系统和虚拟学习班级系统,融合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数据资源助学、助教、助管、助评。新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200间。实施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信息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16.扩大和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研究制订助力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打造“上合教育”品牌。高质量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培育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五、提升保障水平,夯实教育改革发展基础
17.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整治力度。推动出台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来青任教政策。持续做好骨干校(园)长高级研修和名校(园)长培养工作。畅通优秀教师快速成长渠道,全面实施新教师跟踪培训、青年教师“菁英”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养等计划,推进国家教学名师、齐鲁名师、xx名师三级工作室梯队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班主任队伍建设“雁阵工程”,举办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
18.全面深化教育治理改革。启动依法治校区域试点,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系,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法治体验系列活动。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幼儿园招生报名“一网通办”,研究制订“互联网+”监管办法,继续开展“连心惠企”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19.巩固拓展教育督导改革成果。做好《xx市教育督导条例》修订发布和学习贯彻工作。继续开展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建立教育督导结果向市政府定期报告制度,加大教育督导结果运用力度。
20.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优化升级学校安全平台系统,强化平安校园数字化建设。压实属地责任,加强部门联防联控,开展未成年学生“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防欺凌、消防、校车安全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拓展学生安全教育和生存教育,全面推进生存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场馆。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加强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开展中小学规范化食堂评定和“星级食堂”创建。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3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亚运盛会召开之年,也是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xx年拱墅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聚焦“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教育业绩、在‘两个先行’中奋力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的发展战略,全力保障亚运会工作,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奋力打造时尚之都、数字xx、运河明珠贡献拱墅教育力量。
一、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推进党建促业务领航行动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作为第一优先级事项,实施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大推进大落实行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守课堂主阵地,做好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的持续升级,让拱墅青少年红色信仰教育的“拳头项目”持续保持领先和竞争优势。坚持健康主流舆论,持续打造“12100”理论宣讲品牌,广泛开展“墅说教育新征程”“新锐师说”“运河少年说”等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重点任务,围绕成果推广下好功夫。实施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行动,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编制党支部工作标准化手册。加强党建指导,完善考评机制,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擦亮“1+3+N”全域党建品牌,发挥好“拱优党建清廉成长共同体”作用,广泛开展“争创最强支部、争当最佳书记、争做最优党员”活动,培育一批党建示范点和精品案例,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和教书育人好党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迎亚运、促改革、助共富、保安全等各类重大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培养,强化对青年的引领集聚。做好工会、少先队、妇联、统战等工作。
3.驰而不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将督导巡查从4组扩至6组,全年完成55所校园督导巡查及20所校园“回头看”。抓实清廉学校建设,制定《关于纵深推进清廉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10+2”项目清单,组织评选区清廉学校80个,区清廉学校示范点30个,培育市清廉学校示范点和优秀案例10-15个。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开展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强化教育审计工作,对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校园长经济责任等实施专项审计,制定完善审计第三方考核机制及整改落实销号制,形成闭环管理。
4.一体推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配”“培”“选”“管”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优化提升工作。重点结合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加快紧缺岗位、新建学校干部调整配置,加大党委、总支建制党组织书记力量配备,选优配强基层校园领导班子。加强与浙大教育学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合作,组建研修班、中青班、科级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等,以研促训,以培促选,激活干部活力。健全面向年轻干部的综合选拔,调整优化干部结构,深化“中青班理论学习+挂职副校长见习跟岗”培养机制,为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完善教育系统干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抓好局管干部数字化档案建设。
5.积极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用好教育新媒体宣传主平台,推进“拱墅教育”融媒体矩阵建,构建“区+校+X”媒体联动链条,讲好拱墅教育故事,扩大宣传整体效应。联系拱墅教育实际,号召广大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为即将到来的xx亚运盛会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强化舆情监测、研判、报告,提升舆情反馈处置能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督查,指导学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和防范不良信息的校园渗透。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二、强化顶层设计,高站位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蓄能行动
6.推动名校集团化纵深发展。持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出台实施《拱墅区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五年规划(xx-2027年)》,通过集团化同步对新老学校进行优化重组。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拟组建学前教育优质集团17个,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美育示范区建设,推动拱墅教育高质量发展。
7.加强教育资源配套保障。抓好新建学校建设,通过提前介入设计、明确建设标准等举措,提升新建学校的建设品质。计划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8个,计划竣工项目27个,持续推动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资源承载力。持续推进老校改造工程。结合资源布局、财政资金等因素,实施对原大成岳家湾珠碧二弄校舍、胜蓝中学等6所老学校的整体改造计划,有序实施68个暑期改造项目,为学生创设美丽、便利、安全的学习环境。细致推进xx年新建学校学区划分工作,进一步优化学区布局调整,实施高起点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助推拱墅社会经济发展。
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各项要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继续深化区“拱·优”成长共同体工作,持续推进区域学校互融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健全学科教研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融合机制,有节奏开展区域内教师交流活动。发布《拱墅区教育局关于做好xx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公平有序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做好中考升学新政改革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完成xx年中考新增考点建设,稳步推进拱墅联考区中考工作和属地高考的保障工作。
9.推动各类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争创省现代化幼儿园2家,省一级幼儿园8-10家,省二级幼儿园 5-6家,尽力挖掘学前托育资源,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与托育一体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推进长征中学、艮山中学、xx创意艺术学校等特色普通高中(中职)创建。促进特殊教育深度内涵发展,出台《拱墅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xx—2025年)》。促进成人教育服务发展,持续打造“市民学习空间”,发展完善“1050”工程、“享学堂”等社区教育品牌,围绕学习地图、市民学习微联盟、市民学习空间站核心架构,实施“学养一体化”助老学习计划,塑造多样化终身学习场景。
三、聚力培根铸魂,高品质推进育人新体系构建壮苗行动
10.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场域四级联动机制。组织“大运河”德育论坛,开展“十大德育品牌评选”,集结孵化培育德育品牌集群。实施“运河少年@未来”培育行动,培养以“正直善良、身心健康、学有所长、勇于担当、全球视野”为核心的“运河好少年”。
11.全面开展提质强校工作。围绕“综合施策、优化环境、拓展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全程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精品课例。创新区域学科教研,推进跨学段、跨学科、大单元主题教学。组织开展“运河”系列教师赛课活动及梯级教师评选,不断提升拱墅教育软实力。
12.纵深推进五育融合。以美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普惠+”体育美育育人机制。与xx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和xx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建立长期美育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市艺术团拱墅分团建设,组建区艺术社团名师库,建立师资认定、星级评定等制度,架构区“运河少年”艺术团“两级五梯”体系;全区开展以学生“阳光伙伴”为主体的体育健康行动,借力“三大行动”、“四大工程”、“五起来”倡议、“六大举措”,全面推进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社团、体育文化等建设全域覆盖。组织开展“运河杯”系列体育赛事,完善校园足球“1241”模式,成立校园篮球俱乐部,完善推广学校体育品牌发展的拱墅样式;依托与xx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共建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基地”,开展航空航天夏令营,深化实践育人。举行“运河明珠”首届智力运动会暨中小幼科技节,推进区域智力运动项目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开展。成立中小幼12年一贯的“科创孵化站”,助力学生科技兴趣特长发展。
13.做好劳动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出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校本特色“劳动清单”,开展特色“劳动周”活动,逐步形成一校一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积极鼓励兼职教师走劳动学科职评路线,持续开展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提供展示舞台。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框架体系,试点推进分学段、分主题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数字化家长学校建设。依托“家庭教育说”“家庭梦工厂”、《家校合育简报》、全国家庭教育日等推树家校合育品牌和案例。
14.抓好学生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作并充分利用xx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社会力量,打造合力育人的良好生态。拓宽融合教育范围,针对幼儿、青春期少年及特需儿童等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全周期支持。做好重点学生的筛查、干预和转接,关心思想动态变化,完善“一生一档”,多方携手护航健康成长。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咨询室发挥心理纾解作用,开发“拱墅学生心理智库”,与西湖大学合作建立“校园数智心理预警机制”,实现监测、辅导、预警等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健全预防传染病长效机制,提高学校疫情防控水平。统筹推进近视防控、窝沟封闭、肥胖干预、“正脊”行动等工作。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实现禁毒教育多维度全覆盖。
15.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做好“山海协作”、东西部结对、援疆、迪拜支教等对口工作,强化“造血”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拱墅名师辐射效应。大力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创新“线上”活动载体,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推进“千校结好”行动,以“线上”教育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推进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覆盖面。规范外籍教师管理,提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促进中外教师合作教研。
四、夯实发展基础,高效能推进教育保障提升强基行动
16.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过程性评价,抓实抓细师德师风日常考核。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级网络研修,强化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培训。加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课标、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研究,强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教师人才储备,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做好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工作,增强教师获得感。完成教师援疆、援川、山海协作、长三角一体化协作等对口支援和交流任务。
17. 提升“双减”工作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核心工作,依托校本教研等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作业管理,推进学校高质量作业体系设计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用好“墅智托管”系统,统筹用好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巩固前期治理工作成效,强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持续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举措。推进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星级质量评估机制,组织部分学校开展二次遴选试点工作。
18.优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护校安园工作,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报告和科学规范处置,坚决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健全安全隐患意见抄告与销项整改机制。推进拱墅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等智慧安防建设,建立健全网上巡查机制。深入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和各类应急处置演练。
19.发挥优势服务保障亚运筹办。高质量做好“全员”运动氛围营造和亚运会保障工作。按要求落实亚运筹办工作人员抽调和亚运志愿服务任务。组织好“迎亚运”系列中小学生运动会、“运河杯”赛事等活动,融入亚运元素、弘扬亚运精神,全方位扩大亚运文化在学校师生中的影响力。开展教育系统文明好习惯养成、“无废城市”创建、“‘青宸’助力·亚运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专项行动,助力亚运城市文明共建,全面营造教育系统师生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浓厚氛围。
五、深化改革创新,高动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爬坡行动
20.深化新时代教育治理改革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重点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师生减负、民办教育、幼儿园办园行为、学校安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师德师风问题等专项督导。对标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深化与杭师大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估中心合作,修订拱墅现代优质学校评价方案和指标,加快推进现代优质学校创等升级工作。对标5A学校,积极争创省现代化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构建依法治校机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进校园”活动,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探索教育重点领域执法监管新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教育行政决策、推进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
21.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以成为xx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整体试点区为契机,将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融入“双减”工作体系,开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各校依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设计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
22.探索中小学生“三纵四横”德育评价改革工作。建设“一标多本”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培育美好学生;建设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价系统,开展xx年班主任职级制认定,培养美好教师;建设“四维一体”的区域学校德育品牌评估系统,打造美好学校。在德育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运河少年”学生发展评价的实践研究:在完善德育评价和学业评价上不断深化,在改进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上先行探索,不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建立并完善以“运河精神”为理念引领的新时代“运河好少年”育人评价体系。
23.开创教育领域数字治理拱墅范式。深化“拱墅教育大脑”和“学校大脑”项目建设,全面建成“1+6+2+N”拱墅教育大脑体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水平,助推区域教育数字化迭代升级。推进“学生健康数字画像”“多元师资分析”“基建后勤智能管理”等场景应用,把好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的精准发力点。打造“学在拱墅”教育资源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墅智托管、入学一点通、墅智转学、课宝、运河学习港等业务场景,提供便捷的拱墅教育数字服务。深入推进“信课融合”,聚焦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探索深度应用和创新突破,形成学校特色品牌。依托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建设,树立“人人会编程”目标,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知识共享资源库,培养优秀导师,培育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4
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遵循,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建强教师队伍,狠抓教育质量,尽全力争取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加快推进xx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xx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贡献教育力量。
1.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一次大培训、一次大讨论、一次征文比赛、一次巡讲宣讲、一堂思政课”五个一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课堂。二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区委教育工委工作机制,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清廉学校”“清廉机关”建设,持续强化学位、食堂、装备、基建管理等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监督。三是提档升级民办教育行业党建工作。逐步实现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2.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制定实施《xx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xx-2025)》,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高中教育质量突破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科研推进深化工程、督导评估跟踪监测工程、智慧教育融合服务工程及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学习借鉴xx、xx等地先进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二是强化教育质量服务意识。树牢“教育质量为王”理念,努力从管理者、监督者积极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化,寓管理监督于服务中。三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倡导课堂答疑和面批讲解等教学方法。四是建立科学质量考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科学评价研究,推动多维性、发展性、激励性、引导性质量评价机制改革。
3.统筹协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坚持各学段教育全面抓,推进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小学初中、初中高中有效对接,积极建设区属高中生源基地。
4.狠抓校长队伍建设。一是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严明选拔标准,优化选拔方式,把有情怀、懂教育、人品正、敢担当、有能力的人选到校长岗位。加强后备队伍培育,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大优秀人才引进,从区外公开招考引进优秀校长人才,为校长队伍引入新鲜血液。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校长考核管理,从德、能、勤、绩、廉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核。三是提升管理能力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系统培训,拓宽其办学思路,提高其管理能力,提升校长的教育素养和办学素养。
5.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计划”,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xx名师。充分发挥班主任骨干作用,全面提升班主任履职能力。发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考核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
6.切实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加强教育项目调度力度,确保xx年教育项目建设任务顺利推进,缓解义务教育学位压力。启动xx市旅游学校改扩建,确保顺利达标并发挥良好经济社会效应。
7.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应对工作常态化管理,确保各校(园)严格落实各项新政策新要求。全面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成果,突出抓好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溺水等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强保障。
8.深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细。坚持源头治理,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高“五项管理”水平,探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课后服务艺术类师资整合,积极引进公共资源、志愿者服务,增加优质课后服务资源供给。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校外培训治理。加大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的清理整顿,严厉查处各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严格规范培训机构收费和资金管理。
9.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尊师重教十条措施》,关心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提高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xx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激活力,确定“四大板块再升级双创双优惠民生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xxxx发展思路,即锚定xx路、xx、xx、xx“4大板块”升级提速,攻坚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x项创建”,促进资源配置、内涵发展“x个优化”,实施质量提升“x大工程”,推动基础教育从全域均衡到全阶优质,办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礼赞二十大•教育新征程”系列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同志示范学、线上线下全员学,确保学深弄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用“两个维护”铸魂、“两个确立”导航、“四个自信”强基,始终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2.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凝聚教育工作合力。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学校党支部书记,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筑牢民办学校党建阵地,持续巩固x个xxx%党建成果;发挥民办幼儿园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作用,确保“双覆盖”xxx%。
3.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统筹线上线下两条战线,加强校园意识形态主阵地管理,做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筑牢思想根基。审慎信息发布,从严落实“三审三校”。强化教学内容审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不断优化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流程,建设xxxx名高素质网评员队伍,完善xx小时舆情监控,及时研判化解风险点,舆情同比下降xx%,始终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坚决防范xx个廉政风险点,实行党风廉政x级督查机制,常态开展警示教育,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清廉学校”建设。切实做好教育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民主集中制,
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加强对学校“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标本兼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二、深耕“四大板块”,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将xx四大经济板块与教育四大区域紧密融合,全面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学位总量,聚合区域优势,形成“点线面”结合、“中东北”呼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优享品质教育—幸福路板块:科学统筹xx林带xxx.xx亩教育用地,按照“建一所、优一所”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小学x所。加快推进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完成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高中部)、xx小学xx分校x所学校新建项目,确保年底投用。新建幼儿园x所。复制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办学模式,积极引进名校品牌联合办学,快速将“新校”变“名校”,打造与城市中央公园相匹配的教育品牌。
畅享均衡教育—xx医院板块:挖潜扩容,加大学位供给,高起点实施杨家村配建中学、幼儿园项目,完成xx中学分校(xx中学)一期建设项目。启动xx校区、xx小学、xx路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持续优化学校布点和办学结构调整,增强集团总校对成员校的引领驱动,吸附驻地单位优质生源,加快区域提级跃升。
共享品牌教育—解放路板块:以x所“民转公”学校为契机,促进后宰门区域老牌“名校”办学优势复制、孵化,不断缩小集团、校际差距;优化教育集团内部资源分配,实施集团本部学校精品建设任务,促进联动创优。实施xx职业中专教育发展项目,做大做强职普、职幼“名校+”和品牌专业。建立集团间互商协同发展模式,避免办学内耗,实现合作共赢。
悦享配套教育—大明宫板块:依托园林文化,构建品质配套教育。推进教育集团总校落实重点提升项目,全面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总校和成员校协同发展、共建共强。启动市38中学初、高中校部贯通建设,推进实验小学麟德校区新建项目、市89中教育集团弘德中学扩建项目落地,推进市89中学分校省级示范高中创建,驱动城北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决胜“双创双优”,实现教育高质量先行发展
1.合力攻坚“x项创建”
全力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实施问题清单和攻坚销号制度,确保项项达标、校校达标。做好创建网络申报和实地迎检,推进创建工作在全省走前列、做示范。聚焦质量提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培育4所新优质成长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巩固“大班额”清零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应入尽入”。
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保持xx%以上。加强公办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小区配建园治理,逐步理顺x所企业移交园体制机制。持续巩固公办园“双xx”以上、无证园“清零”成果。深化实施第二轮质量提升“xxx”工程,推进“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评选、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创建市级游戏改革试点园x所、家园共育示范基地x所、领航教研室x个、市一级幼儿园x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xx%以上。
2.做精做细“x个优化”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聚焦“双创建”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等项目,实施学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软硬件并驱,全面提标促均衡。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创建xx市智慧校园x所,开展智慧幼儿园试点,培育智慧教育试点应用学校x-x所,高质量创建“xG+智慧教育”示范区。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在品牌引进、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政策方面,重点向发展中学校、新建学校倾斜,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大力实施四大板块教育资源优化提升项目,通过解放路区域、幸福路地区教育集团的输出带动,引领打造大明宫区域、xx医院区域新优质学校集群。
强基固本,优化内涵发展。积极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级创优、职业教育融通融合、特殊教育保障规范、继续教育拓展覆盖,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突出质量核心,优化常规管理,实施“xx系列”品牌课程建设,构建学思融通高效课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持续深化“五项管理”集成改革,推动家校共育,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以破“五唯”为导向,开展“x·x”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具有xx特色的教育评价新生态。
四、实施“八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党建引领工程。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实施学校党建“四个工程”。深化教育集团党建“x+N”模式,由集团总校党组织领导分校党组织,实现xxx%全覆盖,开展书记校长“双带头双示范”行动。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学校标准化党组织达到xx%以上。开展“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党建创建活动,打造xx个以上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与学校提质创优双促共进。深化党建带团建、促队建,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
2.校长领航工程。优化干部梯次结构。加大年轻干部选用力度,建立“优秀校长人才库”和“后备校长资源库”,选拔xx后中层以上干部xx-xx名,培养优秀后备干部xx名以上。鼓励优秀校长兼任成长学校校长。探索教育集团分校书记兼任执行校长和优秀校长延聘机制,完善退出机制。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x级成长阶梯,全年培训校园长xxx人次以上。完善校长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校长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引领发展、履职尽责的综合能力。鼓励校长带课,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带课率达到xx%。完善校长培训考核机制。建立校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名校、发展中学校分级分类考核。将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健全激励机制。
3.优教强师工程。深入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树一批教书育人楷模,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深入推进“x项行动”。实施人才强教行动,进校园直招和面向社会公招教师xxx名,其中研究生学历xx名以上,引进高层次中学名师,逐年配齐高中阶段急需专任教师。启动x所民转公学校教师入编。强化教师培养行动,对xxx名新入职教师,重点实施“首站式培养”“青蓝工程”。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xx名,培训教师xxxx人次,品牌教师达到xxxx名。深化名师交流行动,交流比例达xx%,组织xxx名骨干教师“组团式”赴江浙京沪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4.改革赋能工程。深耕集团化办学再发力。创新集团化办学路径,工作重点由“全覆盖”向“见实效”转变,先行开展改革试点,优化成员校中层以上干部发展通道,着力增强“+校”成长内驱力。动态优化集团组成结构,创建x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加强对集团化办学动态监测评估,强化考核奖励。凸显自主办学再放权。全面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下沉集团总校“人财物”统筹调配权,教育集团按需按编设岗用人,自主调配使用副校级、中层干部。深化人事改革再赋能。强化业绩导向,开展分级聘用,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用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绩效持续向一线教师倾斜,以绩效释放潜能,激发活力。
5.高中创优工程。推动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实施“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质量提速工程”,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高中学校资源配置,建设特色部室和学科教室;加大高中教师队伍统筹调配力度,探索新高考师资、课程共建共享模式。实施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新高考改革助推弯道超车。完成市xx中学分校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建设普通高中优质学科教学基地x-x个、创设精品示范课程x个,积极创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聚力打造xx特优高中。加快市xx中分校、黄河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集合全区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市xx中、xx中学x所区属“龙头高中”;强化市xx中辐射作用,增强优质高中对义务教育的牵引力和吸附力,实现高考成绩和一流名校录取人数“双提高”。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导x所职校通过“双达标”验收;深化xx职业中专和xx中“普职名校+”;组建x所职业教育教研室、x个技能大师工作室、x个实习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幼儿保育专业“x+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中高职融通培养,深化“x+x”“x+x”联合办学,开拓“x+x”办学通道,为各类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
6.“双减”提质工程。夯实“第一课堂”,优化教学环节和模式,深化“减负提质•精耕课堂”主题实践成果,筑牢课堂主阵地,推动校内提质、校外减负。深化“作业革命•xx在行动”,持续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展评活动,推动作业管理“四显效”,学校达标数xxx%。丰富“第二课堂”,打造丰富多元的“x+X”课后服务体系,创评“百佳案例”;开展“实景课堂”“行走课堂”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证睡眠时间,助力养成良好习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x%。从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夯实各部门职责,合力规范办学行为,严厉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巩固营转非等x个全覆盖成果,妥善解决收退费等群众诉求,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7.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赛促教,常态化开展“xx新韵”“xx金秋”课堂教学展示,微课大赛、创新课堂等比赛,深化“xx好课堂”品牌建设,培育精品课程,打造优势学科。创评学校管理特色案例x-x个,建设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学校x所。打造xx教研品牌。推行教研员包校教研、大片区等教研制度,实施紧缺学科走教制,开展xx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推动优秀教科研成果实践应用。开展“教科研名师讲堂”,建设教研员工作室、教科研创新实验校,选树一批优秀教研员。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成立教育咨询专家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师生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治理等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探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维度和跟进策略,形成xx特色监测评价体系。
8.立德树人工程。强化思政培根铸魂。深化“x+x+x”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模式,实施学校思政课创优行动,举办xx项大型思政创新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具有xx特色的“第二课堂”系列思政课程,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听思政课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大练兵”,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筑牢“幸福成长在xx”“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铸魂育人工程,推进“一校一案”德育体系建设,打造“三全”育人示范校x-x所、科技示范校x所。开展立德树人典型案例推广交流和评优表彰活动。强化体育固本,打造“一校一特色体育项目”,保证学生每天运动x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率达到xxx%,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xx%;创建体育特色学校x所。坚持以美育人,以艺术通心,广泛开展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创建市级艺术特色示范校x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推动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融合,创建市级劳动教育基地x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深化与xx师范大学、xx军医大学的合作,深入实施“五三”心育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编印《xx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工作。
五、优化教育服务,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1.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完善教育经费科学化管理体系,优化经费调控布局和精准支出,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力度,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协同推进教育多元发展。丰富社区教育,构建完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学点建设;开设课程xxx班次以上,各类服务市民学习达到x.x万人次。建立老年教育学校x所,老年学习中心x个。积极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打造终身学习品牌。完善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xx%。深化融合教育,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加强民族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秀学校创建工作。
3.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培育校园法治精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xxx%。积极推进依法治区示范创建,落实“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执法队伍持证率xxx%。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教育决策法治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教育领域信用建设。
4.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完善督学管理制度,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做好xx省第四轮“xxx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用x年时间,对全区校园进行全覆盖督导评价,xx%校园达到B级以上标准,高出市标x个百分点。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
5.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实施校园安全管理业务提升年专项行动,按照定事、定岗、定责、定时、定标准、定流程“x定”标准,持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保干部、专职保安培训覆盖率达xxx%。全面加强交通、消防、食品等工作安全管理,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动态清零校园安全隐患,全面推进生存教育进课堂、进家庭。有序推进信访积案清零化解。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准做好校园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坚决守护校园安全。
6.着力提升教育满意度。以教育改革的实绩回应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让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百姓的第一选择。聚焦发展成就,加大精准宣传,用好新媒体矩阵,讲好xx教育故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关注群众诉求,强化教育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持之以恒规范办学行为,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持续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锤炼“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打造教育铁军。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5
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xx”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个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两项重点,强力推进“党建示范创优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工程、职业教育特色创建工程、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教育治理能力提高工程、家校共育工程”九项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集团化改革、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招生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县管校聘’改革、教师编制周转池改革”八项改革,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探索教育发展新举措,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为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场景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一、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围绕加快实现区域教育中心建设“321”发展愿景,实施专班推进,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创建一级幼儿园25所。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到98%,原建档立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完成2个县(市、区)优质均衡办学市级认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3所,创建高中特色学校10所。推进市级特殊教育向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延伸,县域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全市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80%,评审认定5所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和10个市级骨干特色专业。加快高等教育区域一流院校、一流学科建设,市级重点建设专业达到4个。大力实施名校长、名师工程,全市名校长工作室达到30个、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达到53个、名匠工作室8个。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创建市级智慧校园140所。(责任单位: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专班)
2.健全教育发展保障体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各学段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等教育专项投入政策,在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的基础上,落实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确定的年度投入目标,全年教育投入达到260.69亿元。保障学校投入水平,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高中学校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建立完善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师补充机制,大力引进博硕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年补充教师2800人。(牵头处室:财务处。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
3.深入推进“找抓补促”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完善教育发展规划,突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质量提升,围绕热点难点,严细排查、立行立改、长效整改。建立健全问题常态化排查机制、长效整改机制、督导提升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与发展水平。(责任单位:找抓补促工作专班)
4.提升教育系统作风效能。巩固提升“五型机关”创建成果,深化“转作风、正行风、提效能”活动成效,深入开展“学做人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活动,持续推进“xx教育大讲堂”“下基层、解难题、促提升”大调研活动,切实转变政风行风师风学风。做好过程性考核和年终考核,建立奖优罚劣考核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加强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信访接待、舆情处置、对外宣传、信息公开、议案办理、督查调研工作机制,加强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保密、档案、后勤、捐资助教等各项工作争先创优。(牵头处室:机关党委。责任处室:办公室、干部人事处、党建德育处、离退休干部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教育资助中心)
5.加强教育发展研究。围绕建设教育强市、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深入研究,拟定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路径措施,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参考。针对当前教育领域领导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形成针对性、策略性、可操作性的专题报告,推动成果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科学支撑。(牵头处室:发展规划处。责任处室:办公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财务处、干部人事处、教师处、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坚持教育质量核心意识。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教育教学工作,把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集中到教育教学和质量提升环节上来。制定市、县、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和分年度发展目标。依照国家课程方案,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统筹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建立教育教学常规督导检查机制,指导学校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特色,继续完善县域学校教育教学考核机制。(牵头处室: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7.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完善市教育局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职能,推动各县(市、区)建立相应机构,强化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建立健全县(市、区)、校教育质量自评机制,实现县对校质量监测全覆盖、市对县教育质量抽测全覆盖。构建完善结果评价解读机制,对全市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建立质量问题整改机制,堵塞质量提升漏洞。(牵头处室: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8.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年高标准完成不少于72课时的专业培训。推动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新生态教研转型,对课程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课程研究内容结构化和学科实践展开研究。积极探索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路径,创建覆盖全市全学段36个重点学科教研基地,孵化教研队伍培养,发挥教研基地引领辐射作用。推行教研员一线工作法,组织教研员每周3天深入基层和课堂。组织召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推广经验,总结不足,提升水平。(牵头处室: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9.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落实《xx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市县乡三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建设,完善包联指导机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持续改善农村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园设施、玩教具和幼儿图书等指导、配备。加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园。推动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完善乡(镇)公办中心园引领乡(镇)内各类幼儿园、附属班、服务点共同发展机制。加强示范园创建工作,创建一级幼儿园25所。持续开展无证园、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和幼小双向衔接等活动,推进幼儿园规范发展。(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
10.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以实现区域优质均衡、城乡优质均衡为目标,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扩充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消除 66 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55 人以上大班额,严防大班额反弹。研究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农村学校食堂和午休场所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午间托管。完善以“居住证”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政策,保障进城务工学生就读权益。(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干部人事处、教师处、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育装备技术中心)
11.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落实《xx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县中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着力提高高中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增加普通高中学位。新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4所,总数达到33所。深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创建10所不同类别特色学校,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组织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推荐工作。(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12.优质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最大限度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xx—xx年)》,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评审认定10个市级骨干特色专业、5个市级校企合作共同体和5个示范性实训基地。争创5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努力打造5所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组织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奖评选推荐工作。(牵头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责任处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13.普及普惠发展特殊教育。支持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职教部面向全省招生,大力发展特殊职业教育。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6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3-5个普特融合幼儿园,鼓励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特殊学生。鼓励20万及其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建设1所单独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强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与xx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合作。建立完善特殊教育师资补充长效机制,按照编制标准,配齐配足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14.优质内涵发展高等教育。支持xx工程大学增加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争取博士授予点。支持xx学院持续推进xx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特殊教育国家一流专业。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区域产教供需服务信息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xx科技职业学院启动实施3个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布局。支持xx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启动区域幼儿教师培养中心和区域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建设。(牵头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
15.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进“全国学习型城市联盟”建设,落实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逐步打造xx特色“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全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牵头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责任处室:离退休干部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16.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xx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活动,组织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xx启动仪式。持续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创新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评价工作。持续在农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培训活动,开展普通话培训50场,培训人数5000人次。持续打造语言文字特色品牌活动,举办xx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读书节。全面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年测试任务1.5万人次。全面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活动。(责任处室:教师处)
17.推进教育合作交流。大力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持续深化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合作办学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好公派访学、培训等活动。强化国际化人才培训,开拓办学、教学国际视野。推动校际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友好学校建设,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教师处、发展规划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18.推进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落实《xx市市直学校教育装备配备与使用管理办法》,做好学校教学装备缺口统计,提升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加强教育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与使用培训工作,规范学校校服管理。(责任处室:教育装备技术中心)
三、强力推进九项工程
(一)实施党建示范创优工程
19.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系统学习计划,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辅导,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学习培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立教育系统宣讲团,深入开展校园巡讲、网络巡礼和“学习二十大,教育在行动”活动,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系统具体举措和学习成果,营造学习宣传的浓厚氛围。(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处)
20.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深化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持续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和党的建设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学校党组织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领导职责。深化拓展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民办学校党组织着力提升“双覆盖、全引领”工作质效。大力实施党建示范创优工程,在全市教育系统创建10所党建示范校,100个示范党支部,1000个党员先锋岗。持续推进“书记项目”,加快实施“智慧党建”工程,深化“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提高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党建质量。深化“三培养”机制,提高党员教职工占比。(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机关党委、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21.全面提升从严治党水平。认真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压实压紧责任链条。制定《局机关处室廉政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深入推进“三重一大”事项监督,扎实做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违纪问题查处力度,一严到底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培训,加强政治性警示教育,提升从严治党水平。发挥市教育局巡察专员和巡察整改办作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市直教育系统巡察工作。(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机关党委)
22.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政干部讲思政课长效制度。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能力。完善教育系统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大力传播教育好声音。加强教育网络意识形态监测处置工作,严密防范宗教向校园传播渗透。(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秘书处、机关党委、群众服务中心)
(二)实施立德树人工程
23.强化德育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育教学,评选“三进”优质课300节。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共研、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政必修课程,加强“大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强化学科思政,评选优质思政课、学科思政课、主题班会课600节。加强实践育人,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党组织作用,建立大中小幼德育工作共同体。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四史”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建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50所。(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4.强化身体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严格落实体育课堂教学和大课间体育锻炼,提升体育家庭作业实效。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节。加强体育评价改革和学生体质监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30%。开展体育教师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比赛。推进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水平。做好后奥运时代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组织开展好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工作。(牵头处室:体育卫生艺术处。责任处室:中小学卫生健康中心)
25.强化卫生健康教育。落实《xx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指导县(市、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干预中心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创建近视防控示范学校30所。按照《xx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对各县(市、区)进行评议考核。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50所,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全覆盖。规范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牵头处室:体育卫生艺术处。责任处室:中小学卫生健康中心)
26.强化审美素养教育。严格落实美育课程,优化美育课程设置。举办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加强美育评价改革,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开展“双爱好、双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创建示范学校60所。强化美育教师能力提升,开展美育教师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比赛。(牵头处室:体育卫生艺术处。责任处室: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27.强化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严格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节。开展劳动教育示范校和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创建第三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60所,劳动实践教育基地10个,争创省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示范区,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提升劳动育人水平。开展省、市、县三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创建绿色学校200所,全市绿色学校覆盖率达到70%。(牵头处室:体育卫生艺术处)
(三)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工程
28.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加快学校项目规划建设,修订完善《县域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推进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36个,新增学位17.4万个。其中幼儿园项目54个、小学项目95个、初中项目53个、九年一贯制项目11个、普通高中项目11个、中职项目12个,年度投资60.7亿元。开展重点项目建设5个“回头看”工作,对主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三年攻坚行动”、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5项工程,按照“五对照、五查看、五落实”要求,对所有学校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核查、整改,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到位、学位补充落实到位、学校布局落实到位。(牵头处室:发展规划处。责任处室:财务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干部人事处)
29.推进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各县(市、区)要对照优质均衡目标,按照发展规划,分年度,有步骤提高优质均衡水平。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今年武安市、涉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市级评估,其他县(市、区)资源配置7项指标达标不低于4项、政府保障程度15项指标达标不低于13项、教育质量9项指标达标不低于8项、社会认可度达到80%以上。推进职教“三教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职教高考成绩。(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督导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干部人事处、教师处、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育装备技术中心、党建德育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师生事务服务中心)
(四)实施职业教育特色创建工程
30.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xx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xx年底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不低于80%。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加大专业调整力度,严格专业设置论证,围绕我市“532”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分别打造2-3个重点发展专业,努力打造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学校。(牵头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责任处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五)实施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
31.建设区域一流大学、一流学科。xx工程大学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3个博士学科专业点,通过二期服务国家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新增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xx学院推进xx师范大学建设,实现具备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特殊教育学科列入新一期xx省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初步建成区域康复中心。xx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完成高水平院校建设项目,建成一个产业学院。xx科技职业学院建成财经金融专业群。xx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区域教研共同体。(牵头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
(六)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3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市级骨干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梯队建设培养工程,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举办5期新任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校长500人。举办2期校长提高培训,培训校长200人。举办2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素养提升培训,培训校长200人。选派15名骨干校长赴xx跟岗培训。加强市县两级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指导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对口帮扶。制定xx-2027年市直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加快年轻干部培养,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牵头处室:干部人事处。责任处室:教师处)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高质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整校推进、校本教研、示范课等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00人,评选市级骨干教师700人。新增评选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建设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100个。实施“特岗计划”和落实省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优化农村教师队伍。采取选聘方式为市直学校补充博硕人才200人。建立市级中职“名匠”工作室8个。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评选职业院校“双师型”骨干教师100名、“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0个,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全面落实省对口援藏援疆帮扶合作工作。(牵头处室:教师处。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师生事务服务中心)
34.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和随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落实分档聘任政策并兑现相应岗位工资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等政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改善教师周转宿舍。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推进教职工荣誉退休制度。(牵头处室:干部人事处。责任处室:教师处、财务处)
(七)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
35.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提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实施校园网络提速升级,扩大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新创建智慧校园140所,打造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xx实践场景。深入推进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开展智能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微课大赛、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信息化课题研究等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积极开展创客教育,组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机器人大赛活动。开展学校校长、网络管理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4支队伍培训,全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完成监控视频接入市、县平台工作,及时解决掉线、断网等问题,提升在线率。深入推进学校“摄录编”基地建设,提高摄录编人员技术水平。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开展网络安全大检查和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维护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牵头处室: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责任处室:办公室、法规安全处、教师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八)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提高工程
36.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压减占比”工作完成情况评估细则》,对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按照“控增优存、提高质量”要求,全面提升民办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建设和培养专业化、高质量、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工作、党组织书记参与重要决策和监督全覆盖。严格落实“公民同招”,规范财务管理、收费管理、学籍管理等办学行为。定期开展舆情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和化解风险。(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党建德育处、财务处、师生事务服务中心)
37.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强化货物、服务采购和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等专项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覆盖。(牵头处室:审计处。责任处室:财务处)
38.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持续开展师生法治教育,大力提升学校依法治理水平。推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巩固“三防”建设成效,优化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化公共安全教育、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溺水、校园周边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对实验室危险物品管理达标排查全覆盖,严防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教育领域整治工作,开展常态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风险救助水平,实现校方责任保险投保率100%,鼓励和提倡学生自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牵头处室:法规安全处。责任处室:党建德育处、教育装备技术中心)
39.强化群众服务工作。全力做好接访工作,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对群众信访事项,坚持马上办、立即办,坚持日交办、周汇总、月通报处置机制和“双交办、双倒查”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完善涉稳问题联合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教育领域信访积案化解专项工作,加大涉教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减少群体性聚集和负面舆情发生。(牵头处室:办公室。责任处室: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40.提升考试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考,加强涉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考试氛围。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大标准化考点供给力度,主城区新增6个标准化考点,新增480个标准化考场。完善考试服务体系,为7类考试80余万考生全方位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加大考试安全风险防控,完善试卷管理、考试组织、评卷等环节风险防控机制。(责任单位:教育考试院)
41.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开展学校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专项行动,优化调整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全市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消毒通风、因病缺勤跟踪、新冠病毒感染防护知识教育、疫情报告处置等工作,全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身体健康。(责任单位:疫情防控专班)
(九)实施家校共育工程
42.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发挥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作用,市级家庭教育集中宣讲活动全年不少于12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关心关爱困境学生,深入细致做好家访工作。创建第二批家庭教育示范学校50所,争创省级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校,切实发挥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家校共育水平。(牵头处室:党建德育处。责任处室:体育卫生艺术处、离退休干部处)
四、持续深化八项改革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43.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清单。推进学校评价改革,研究制定xx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实施教师综合评价。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牵头处室:督导处。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师处、干部人事处、体育卫生艺术处、党建德育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44.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机构。坚持党政同督,开展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持续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依托国家督学网络学院平台开展市级责任督学培训,提升督学督导能力和水平。细化制定xx市教育督导问责清单,真正让教育督导“强牙固齿”。(牵头处室:督导处。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干部人事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三)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
45.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继续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集团化办学管理,深化团队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化推进。对紧密型的集团化办学严格落实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研训、统一资源、统一考核“六统一”运行机制,优秀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0%以上。对非紧密型的集团化办学做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研活动、教学质量检测的统一,选派1至2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薄弱学校任教任职。学前教育以公办示范园为依托,通过举办分园、承办新园、集团化办园、托管弱园和合作办园等形式扩大规模,探索实施捆绑考核办法,整体提高办园水平。积极探索推进跨区域、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干部人事处、教师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四)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
46.持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从作业总量、作业设计、作业质量、作业形式、作业批改等方面健全作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作业管理质量。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推行“小学生书面作业不离校,初中生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鼓励教师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布置作业要全批全改,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47.持续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按照“常态监管、规范有序”的原则,持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落实市政府《关于建立无证办学机构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属地责任,建立常态排查、全覆盖排查、网格化排查等长效机制。建立“双减”举报长效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有举报必核查,对查实问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平台管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加大隐性变异机构查处力度,加强广告宣传管理,深入开展“乱收费”“退费难”专项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指导家长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科学理性选择校外培训。(牵头处室: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
48.持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落实《xx省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大纲(试行)》和《xx省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第一版)》要求,深化课后服务“1+X”模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全面加强过程管理,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课后服务时间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展延时托管服务。研究校内引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办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配合处室: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财务处)
(五)推进招生机制改革
49.持续深化招生机制改革。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推行服务区域电脑派位、网上抢位等招生办法,逐步实现适龄幼儿就近、免试入园。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高中阶段招生建立全市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完成计划公布、成绩发布、升学报名、志愿填报及录取工作,有效保障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录取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压缩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在我市招生计划,控制优质生源外流。普通高中录取人数力争达到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不低于4万人。推动中考体育改革,优化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计分方式,增加分值权重。(牵头处室:基础教育处。责任处室: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考试院)
(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50.纵深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推广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三三三”素养课堂范式,遴选第三批课堂改革示范校,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聚焦大单元、大概念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全学段赋能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展示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课堂改革成果。加强菜单式作业设计,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开展作业设计示范校创建活动。(牵头处室: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责任处室: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
51.推进“全员竞聘”全覆盖。召开“县管校聘”推进会,评选“县管校聘”先进案例,指导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完善改革方案,持续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核定市直“县管校聘”学校编制使用计划,实行编制总量控制。持续推进全员“竞聘上岗”,建立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
(八)推进教师编制周转池改革
52.推进编制周转池改革。盘活优化全市教育系统编制存量,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标准,以“总量控制、科学公平、保障发展、循环高效”为原则,对全市中小学编制进行跨区域调剂使用,支持高校引进人才用编需求。对市县教育编制使用情况开展核查,推行“满编运行、即缺即补”长效机制。(责任处室:干部人事处)
五、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5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系统民生实事。实施主城区小学午餐供应和躺式午休全覆盖,确保每一名学生“吃得好、睡得香”。优化“1+X”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9%以上。持续推进脱贫县农村义务教育和非贫困县农村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推进公办中心园提质升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进群众服务中心接诉即办,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面向农村偏远地区开展普通话培训,提高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努力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推进主城区核心区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提升工作,有效缓解学校附近交通拥堵和减轻家长接送孩子负担。构建多维家庭教育格局,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覆盖。面向社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优化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优化心理健康测评云平台建设,高效便捷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应助尽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提升学籍业务办理一趟清数字化水平,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考生提供综合服务,全力为考生营造良好考试环境。聚焦民生关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牵头处室:机关党委。责任处室:办公室、财务处、基础教育处、发展规划处、教师处、体育卫生艺术处、法规安全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教育考试院、教育资助中心、师生事务服务中心、中小学卫生健康中心)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6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紧紧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定位,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xx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四个四”工作重点,大力推进xx教育先行示范,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强化教育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要点
(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实施高校党建“对标争先”计划,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建设。
2.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深入纠正“四风”。加强对巡视、巡察、审计等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政治监督和纪检监察,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大对师德违规等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
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xx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完善思政课三级领导授课制度,发展壮大思政教育骨干团队,推进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共享。组建xx市教材委员会,坚决杜绝有害教材进校园。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4.加快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出台《xx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公办园人员管理与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深入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推动1-2个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新增托位7000个。
5.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xx年新组建25个基础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稳步推进“大学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平合理多样化就近入学。推动1-2个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6.加快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出台《xx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实施方案》,创建10所以上国内一流的特色高中。出台《xx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管理办法》,健全自主招生机制。全面梳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出台xx大学等8所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实施6大行动,加快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加快新高校筹建,推进xx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并完成主校区一期竣工交付,开工建设xx中文大学(xx)医学院、xx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加快建设xx大学佐治亚理工xx学院,一体化推进xx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建设。推动成立xx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各专项委员会,深入推进高校课程互享、学分互认工作,推动资源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8.推进职业教育高端发展。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出台加快推动xx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升本、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达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加快推进深职院深汕特别合作区校区建设。完善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推动中-高职教育集团在国内引领示范。支持指导中职学校建设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
9.引导民办教育规范提质。控制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健全民办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民办中小学规范办学监管。坚持公益性导向,实行差别化扶持,稳慎有序推进分类管理改革。开展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强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0.按需发展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加快推进区级特殊教育学校达标建设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硬件配置,推动残疾适龄儿童入学安置率达到100%。积极推进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矫治等专门教育工作。
11.推进终身教育开放多元发展。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市,推进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探索建设各类教育衔接贯通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制度,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规范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监管。
(三)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
12.加强学科建设。出台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指导意见,围绕我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布局,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实施学科专业强链补链计划,构建覆盖七大创新领域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基础学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推动国产化先进技术进大学教材,推动xx原创成果融入我市高等教育体系。
13.推进科教融汇。推动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与高校协同布局、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高校瞄准国家战略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推动高校科研与行业龙头企业双向对接,联合举办芯片制造学院、工业软件学院等,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建立完善高校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建设一批高校高端智库。加快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14.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布局,支持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开发课程标准、打造师资团队、设立研发中心,培育一批产教融合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运用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课程、新教材,助力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深入推进“粤菜师傅”“xx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建设。
15.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办好零一学院,建立健全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支持高校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加强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四)发展素质教育,深入落实“五育并举”和“双减”
16.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一批中小学德育示范校。力争xx年开工建设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打造“家庭教育大讲坛”等品牌活动,办好第二届家庭教育巡礼。大力推动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大力建设书香校园,扎实开展青少年读书计划。充分调动各类德育资源,开展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
17.推进体卫教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完善校园体育比赛联赛制度,xx年举办28项45场校园体育比赛,力争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超过70%。推进卫教深度融合,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好校园疫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全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和近视防治工作,推进学校照明环境改造、学生营养健康行动,探索建立“小胖墩、小眼镜”防治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应急处置机制,推动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90%、专职心理教师配比达标率达到100%,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体检试点。
18.加快建设“美育之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一批高水平艺术团队。坚持面向全体,开展系列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验学习等活动,广泛开展班级群体性展示交流。深入开展学校与艺术场馆合作共建。
19.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市、区、校劳动教育品牌活动,举办xx市第二届劳动教育巡礼,推进各区各校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校外基地,推动家校社合力开展劳动教育。
20.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双减”。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扎实推进小班化教学、选课走班、个别化指导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整合全市创新资源深入推进科创教育,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创造力。全面落实《xx市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校内作业减负提质。拓展资源,加强课后服务保障。持续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治理,重点抓好学科类隐形变异治理、非学科类规范治理等工作。
(五)深化合作交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21.推进粤港澳教育深度合作。举办深港、深澳教育局工作联席会议,修订深港、深澳教育合作协议,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xx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扩大xx中文大学(xx)办学规模。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共建大湾区专职人才教育培训中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深化深港职业院校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通互认,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支持设立优质港人子弟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第十二届深港校长论坛。推动三地师生在师资、教育教学、文体艺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22.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深入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院建设,争取xx年开始招生。支持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携手世界一流企业,推动xx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走出去”。积极搭建教育开放交流平台,持续办好“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等高水平国际教育论坛和会议,推动国际教育组织落户xx。研究制定推进留学生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
23.高质量开展教育帮扶。开展5省11市教育对口支援帮扶和2省3市教育对口合作工作,全年选派不少于460名支教教师赴对口地区开展支教工作。稳步推进教育东西部协作工作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教育帮扶合作工作,积极开展省内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帮扶工作。深入推进深赣职业教育合作和深哈教育合作。
(六)推进教育数字化,高水平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
24.深入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高质量做好教育部考核验收迎检工作。完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加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建设力度。
25.做大做强数字资源平台。进一步探索“依效付费”“资源找人”等创新性服务模式,打造开放、融合、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26.积极推广教育智能化应用。开展课堂、研训、评价、资源等方面的智能应用试点,探索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做好初中实验考试的信息化支撑,推动教育教学减负增效。办好云端学校,努力探索未来教育新路径。
27.打造智慧教育人才队伍。开展智慧教育领航系列校长、专家、教研员和专业能手教师的培育工作,持续开展先锋教师、混合式教学能手等研修培训,提升智能教学融合应用能力。
(七)强化支撑保障,增强xx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28.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和承接国家重大教育改革事项。用好一系列国家级改革平台,为国家教育改革贡献可推广的经验。指导各区各学校高质量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9.加强学位建设。继续实施年度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xx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座以上,建成深汕高中园。优化完善学校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着力打造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百年校园”。
30.完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义务教育投入足额保障、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规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教育投入体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完善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机制。
31.完善校长教师发展体系。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选好树好师德典型。深入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名师工程”等,推进xx省“新强师工程”项目落地。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职称制度改革。修订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制办法,加强校长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32.完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高质量建设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分学段配齐配强学科专职教研员。建立教研员“旋转门”制度,出台《xx市教科研人员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构建云端智慧教研新模式。建立教育科研专家库、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库。
33.完善监测评价督导体系。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开展监测、评价、督导,强化监测评价督导结果应用。完善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业考评制度,积极推进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34.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发挥好学校规划与建设、高教、基教、职教等四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动态调整委员会名单,完善议事机制,推动教育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35.加快教育立法。积极推进《xx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xx经济特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条例》等教育立法工作,稳步推进专门教育立法。强化依法治教。
(八)树牢底线意识,扎实开展教育领域安全稳定工作
36.持续加强安全稳定工作。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抓好扫黑除恶、预防学生溺水、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校园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天气防御等校园安全工作,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7
xx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激活力,确定“四大板块再升级 双创双优惠民生 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4228发展思路,即锚定幸福路、xx医院、解放路、大明宫 “4大板块”升级提速,攻坚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2项创建”,促进资源配置、内涵发展“2个优化”,实施质量提升“8大工程”,推动基础教育从全域均衡到全阶优质,办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礼赞二十大•教育新征程”系列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同志示范学、线上线下全员学,确保学深弄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用“两个维护”铸魂、“两个确立”导航、“四个自信”强基,始终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2.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凝聚教育工作合力。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学校党支部书记,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筑牢民办学校党建阵地,持续巩固4个100%党建成果;发挥民办幼儿园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作用,确保“双覆盖”100%。
3.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统筹线上线下两条战线,加强校园意识形态主阵地管理,做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筑牢思想根基。审慎信息发布,从严落实“三审三校”。强化教学内容审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不断优化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流程,建设1000名高素质网评员队伍,完善24小时舆情监控,及时研判化解风险点,舆情同比下降50%,始终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4.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坚决防范10个廉政风险点,实行党风廉政3级督查机制,常态开展警示教育,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清廉学校”建设。切实做好教育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加强对学校“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标本兼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二、深耕“四大板块”,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将xx四大经济板块与教育四大区域紧密融合,全面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学位总量,聚合区域优势,形成“点线面”结合、“中东北”呼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优享品质教育—幸福路板块:科学统筹幸福林带378.75亩教育用地,按照“建一所、优一所”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小学3所。加快推进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完成东方中学、黄河中学、昆仑中学、xx中学(高中部)、东方小学咸宁分校5所学校新建项目,确保年底投用。新建幼儿园1所。复制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办学模式,积极引进名校品牌联合办学,快速将“新校”变“名校”,打造与城市中央公园相匹配的教育品牌。
畅享均衡教育—xx医院板块:挖潜扩容,加大学位供给,高起点实施杨家村配建中学、幼儿园项目,完成xx中学分校(72中学)一期建设项目。启动汇文校区、自达小学、中兴路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持续优化学校布点和办学结构调整,增强集团总校对成员校的引领驱动,吸附驻地单位优质生源,加快区域提级跃升。
共享品牌教育—解放路板块:以3所“民转公”学校为契机,促进后宰门区域老牌“名校”办学优势复制、孵化,不断缩小集团、校际差距;优化教育集团内部资源分配,实施集团本部学校精品建设任务,促进联动创优。实施xx职业中专教育发展项目,做大做强职普、职幼“名校+”和品牌专业。建立集团间互商协同发展模式,避免办学内耗,实现合作共赢。
悦享配套教育—大明宫板块:依托园林文化,构建品质配套教育。推进教育集团总校落实重点提升项目,全面统筹教育资源,实现总校和成员校协同发展、共建共强。启动市38中学初、高中校部贯通建设,推进实验小学麟德校区新建项目、市89中教育集团弘德中学扩建项目落地,推进市89中学分校省级示范高中创建,驱动城北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决胜“双创双优”,实现教育高质量先行发展
1. 合力攻坚“2项创建”
全力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实施问题清单和攻坚销号制度,确保项项达标、校校达标。做好创建网络申报和实地迎检,推进创建工作在全省走前列、做示范。聚焦质量提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培育4所新优质成长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巩固“大班额”清零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应入尽入”。
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保持90%以上。加强公办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小区配建园治理,逐步理顺9所企业移交园体制机制。持续巩固公办园“双52”以上、无证园“清零”成果。深化实施第二轮质量提升“345”工程,推进“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评选、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创建市级游戏改革试点园1所、家园共育示范基地2所、领航教研室1个、市一级幼儿园1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5%以上。
2. 做精做细“2个优化”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聚焦“双创建”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等项目,实施学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软硬件并驱,全面提标促均衡。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创建xx市智慧校园3所,开展智慧幼儿园试点,培育智慧教育试点应用学校1-2所,高质量创建“5G+智慧教育”示范区。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在品牌引进、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政策方面,重点向发展中学校、新建学校倾斜,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大力实施四大板块教育资源优化提升项目,通过解放路区域、幸福路地区教育集团的输出带动,引领打造大明宫区域、xx医院区域新优质学校集群。
强基固本,优化内涵发展。积极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级创优、职业教育融通融合、特殊教育保障规范、继续教育拓展覆盖,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突出质量核心,优化常规管理,实施“xx系列”品牌课程建设,构建学思融通高效课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持续深化“五项管理”集成改革,推动家校共育,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以破“五唯”为导向,开展“3·3”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具有xx特色的教育评价新生态。
四、实施“八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 党建引领工程。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实施学校党建“四个工程”。深化教育集团党建“1+N”模式,由集团总校党组织领导分校党组织,实现100%全覆盖,开展书记校长“双带头双示范”行动。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学校标准化党组织达到90%以上。开展“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党建创建活动,打造10个以上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与学校提质创优双促共进。深化党建带团建、促队建,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
2. 校长领航工程。优化干部梯次结构。加大年轻干部选用力度,建立“优秀校长人才库”和“后备校长资源库”,选拔80后中层以上干部15-20名,培养优秀后备干部20名以上。鼓励优秀校长兼任成长学校校长。探索教育集团分校书记兼任执行校长和优秀校长延聘机制,完善退出机制。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4级成长阶梯,全年培训校园长300人次以上。完善校长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校长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引领发展、履职尽责的综合能力。鼓励校长带课,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带课率达到90%。完善校长培训考核机制。建立校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名校、发展中学校分级分类考核。将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健全激励机制。
3. 优教强师工程。深入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树一批教书育人楷模,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深入推进“3项行动”。实施人才强教行动,进校园直招和面向社会公招教师136名,其中研究生学历96名以上,引进高层次中学名师,逐年配齐高中阶段急需专任教师。启动2所民转公学校教师入编。强化教师培养行动,对800名新入职教师,重点实施“首站式培养”“青蓝工程”。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名,培训教师8000人次,品牌教师达到1000名。深化名师交流行动,交流比例达20%,组织400名骨干教师“组团式”赴江浙京沪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4. 改革赋能工程。深耕集团化办学再发力。创新集团化办学路径,工作重点由“全覆盖”向“见实效”转变,先行开展改革试点,优化成员校中层以上干部发展通道,着力增强“+校”成长内驱力。动态优化集团组成结构,创建3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加强对集团化办学动态监测评估,强化考核奖励。凸显自主办学再放权。全面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下沉集团总校“人财物”统筹调配权,教育集团按需按编设岗用人,自主调配使用副校级、中层干部。深化人事改革再赋能。强化业绩导向,开展分级聘用,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用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绩效持续向一线教师倾斜,以绩效释放潜能,激发活力。
5. 高中创优工程。推动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实施“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质量提速工程”,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高中学校资源配置,建设特色部室和学科教室;加大高中教师队伍统筹调配力度,探索新高考师资、课程共建共享模式。实施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新高考改革助推弯道超车。完成市89中学分校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建设普通高中优质学科教学基地3-4个、创设精品示范课程4个,积极创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聚力打造xx特优高中。加快市89中分校、黄河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集合全区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市89中、xx中学2所区属“龙头高中”;强化市83中辐射作用,增强优质高中对义务教育的牵引力和吸附力,实现高考成绩和一流名校录取人数“双提高”。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导2所职校通过“双达标”验收;深化xx职业中专和89中“普职名校+”;组建1所职业教育教研室、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实习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幼儿保育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中高职融通培养,深化“3+2”“3+3”联合办学,开拓“3+4”办学通道,为各类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
6.“双减”提质工程。夯实“第一课堂”,优化教学环节和模式,深化“减负提质•精耕课堂”主题实践成果,筑牢课堂主阵地,推动校内提质、校外减负。深化“作业革命•xx在行动”,持续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展评活动,推动作业管理“四显效”,学校达标数100%。丰富“第二课堂”,打造丰富多元的“1+X”课后服务体系,创评“百佳案例”;开展“实景课堂”“行走课堂”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协同做好“五项管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证睡眠时间,助力养成良好习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从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夯实各部门职责,合力规范办学行为,严厉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强化常态化运营监管,巩固营转非等4个全覆盖成果,妥善解决收退费等群众诉求,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7. 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赛促教,常态化开展“xx新韵”“xx金秋”课堂教学展示,微课大赛、创新课堂等比赛,深化“xx好课堂”品牌建设,培育精品课程,打造优势学科。创评学校管理特色案例5-8个,建设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学校2所。打造xx教研品牌。推行教研员包校教研、大片区等教研制度,实施紧缺学科走教制,开展20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推动优秀教科研成果实践应用。开展“教科研名师讲堂”,建设教研员工作室、教科研创新实验校,选树一批优秀教研员。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成立教育咨询专家库,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师生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治理等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探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维度和跟进策略,形成xx特色监测评价体系。
8. 立德树人工程。强化思政培根铸魂。深化“1+3+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模式,实施学校思政课创优行动,举办10项大型思政创新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具有xx特色的“第二课堂”系列思政课程,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听思政课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大练兵”,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筑牢“幸福成长在xx”“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铸魂育人工程,推进“一校一案”德育体系建设,打造“三全”育人示范校5-7所、科技示范校2所。开展立德树人典型案例推广交流和评优表彰活动。强化体育固本,打造“一校一特色体育项目”,保证学生每天运动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率达到100%,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创建体育特色学校5所。坚持以美育人,以艺术通心,广泛开展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创建市级艺术特色示范校1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推动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融合,创建市级劳动教育基地2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深化与xx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的合作,深入实施“五三”心育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编印《xx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工作。
五、优化教育服务,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1.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完善教育经费科学化管理体系,优化经费调控布局和精准支出,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力度,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 协同推进教育多元发展。丰富社区教育,构建完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学点建设;开设课程120班次以上,各类服务市民学习达到6.5万人次。建立老年教育学校2所,老年学习中心5个。积极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打造终身学习品牌。完善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深化融合教育,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加强民族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秀学校创建工作。
3.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培育校园法治精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积极推进依法治区示范创建,落实“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执法队伍持证率100%。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教育决策法治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教育领域信用建设。
4. 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完善督学管理制度,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做好xx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用3年时间,对全区校园进行全覆盖督导评价,80%校园达到B级以上标准,高出市标5个百分点。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
5. 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实施校园安全管理业务提升年专项行动,按照定事、定岗、定责、定时、定标准、定流程“6定”标准,持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保干部、专职保安培训覆盖率达100%。全面加强交通、消防、食品等工作安全管理,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动态清零校园安全隐患,全面推进生存教育进课堂、进家庭。有序推进信访积案清零化解。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精准做好校园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坚决守护校园安全。
6. 着力提升教育满意度。以教育改革的实绩回应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让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百姓的第一选择。聚焦发展成就,加大精准宣传,用好新媒体矩阵,讲好xx教育故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关注群众诉求,强化教育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持之以恒规范办学行为,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持续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锤炼“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打造教育铁军。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篇8
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四敢”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悟思想伟力,筑牢政治忠诚,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问题解决,展现教育担当。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 展现教育新担当”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聚力实施“双百项目”攻坚行动,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好工作落实,突出发挥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作用,争当先锋,争做示范。健全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年行动纲要(xx—2025年)》和系列配套文件,提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精气神。认真履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凝聚教育发展合力,协调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组织开展网上专题培训班,指导各地做好中小学校书记校长配备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政治领航”“支部筑垒”“先锋担当”等十项行动,深入开展“书记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理论+”学习计划,开展县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领导干部专题读书调研活动,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研究阐释。加强课堂、讲坛、媒体、社团等阵地建设管理,发挥在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实。实施教育新闻宣传“1+1”提升工程,深化教育媒体融合,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效宣传和典型宣传,讲好xx教育故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双百项目”攻坚行动,以担当作为为核心,改进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打造名师名校长统筹贯通培养机制,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薪火”计划,加快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结构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制度,以“三转”切实改进作风,真正做到“机关围绕基层转,基层围绕一线转,一切围绕发展转”。聚焦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常态化提醒和警示教育,开展专项督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精心组织“5·10”思廉月活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教育新风正气。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坚持“同心育人”,深入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强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广泛动员校友、乡贤力量,画好育人“同心圆”。深化党建带工建,以教学竞赛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深化党建带团建,开展共青团“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化党建带妇建,打造“从心向美 精彩人生”女教师心理课程项目和“师·悦”活动品牌。深化党建带关建,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均衡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育人工作机制。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横向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育人机制,纵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行动,以全员育人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体合力,以全过程育人加强环节管理和全程跟进,以全方位育人发挥文化、管理、活动、服务等的育人功能,着力构建素质教育新格局。坚持德育创新发展。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擦亮“积极德育”品牌,持续实施品格提升“扩面创优”工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促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升体育美育质量水平。深入实施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和学生美育素养培育工程“双百”行动,落实两个《实施意见》各项任务,重点建设市级中小学校体育特色(体教融合)项目、中小学生艺术团(中心)项目100个,遴选市级课后服务体育活动基地、美育体验基地100个。深化体教融合,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具有时代特性、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实行学校体育赛事“xx”制度,每年至少举办市级20项、市(县)区级10项、学校10项体育竞赛。严格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优化课外活动制度安排,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实现“班班有比赛、校校有特色,天天有运动、月月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实施“美育+”行动,强化学科融合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开展高雅艺术、非遗文化和少儿文艺精品进校园活动,以文育美,文美融合。优化美育比赛活动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机制,实现“班班有合唱团、校校有艺术团,一人一特长、一校一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学校必须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施学生体质培育责任制,加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向阳光”行动,确保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研员,构建教育教学、咨询服务、综合保障、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推进“联合家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高质量数字资源,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加大医教融合,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合作,开展免费咨询、辅导、转介导引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坚决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持续加强劳动教育。优化提升劳动教育常态化水平,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加强环境育人、体验育人,创新劳动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形成具有xx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三、提升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加大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进一步提高省市优质园覆盖率。依托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研究并形成推广经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优质均衡监测达标比例,确保继续在全省领先。推进全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推进第三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开展项目学校交流展示活动。深化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及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优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应收尽收。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做好项目推进、展示与总结,高水平迎接教育部评估验收。持续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实施科学精细管理,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推行增值评价,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让每所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紧抓教学质量,实施“四不两直”高中教学视导,分层分类,精准剖析学情,赋能教育教学。推进特殊教育创新融合发展。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研制特殊教育高中招生制度,组织开展xx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办好市第六届听障学生运动会和第九届特奥会,接受省对市特殊教育发展工程视导,高品质建好市级盲聋学校。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瞄准国家发展战略,着眼科技自立自强,以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五科奥赛为抓手,主动对接“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构建xx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模式。着力深化中小学工程教育,推进课程体系、师资保障、环境建设等创新实践,大力推进“双高”协作,构建各学段衔接有序、一体推进的新格局;强化中小学科学家精神培育,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深化科技竞赛活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提升教育内涵品质。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强化科研支撑,坚持文理兼修,实现品质治校。积极做好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和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持续做好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人防、垃圾分类等专题教育。
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规模发展。加强高等教育规划引领。强化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交汇点作用,科学编制《xx市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xx—2025年)》,“一校一案”推动在锡高校办出特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参与部省共建江南大学,支持江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江阴、宜兴校区;推动市校共建东南大学xx校区合作协议落地,结合xx产业布局规划xx校区学科及专业设置,重点推进建设集成电路学院;支持xx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建设xx高校优势学科;落实厅市进一步支持xx太湖学院创新发展协议,支持太湖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快高校资源建设。加强xx学院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骨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区三期工程,全面打造优质办学品牌;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创建xx职业技术大学;支持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xx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研习基地;开展组建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前期调研。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计划”,引导在锡高校对接“465”现代产业集群,重点办好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特色专业,组建重点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和示范产业学院。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提高科技成果在锡转化率。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xx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举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毕业生在锡就业率,对指导毕业生在锡就业成效突出的高校给予奖励。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
五、推动职教社教提质培优发展。强化统筹引领发展。实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五项行动,推进职业教育“两融合、双拓展”发展,推动省市共建xx产教城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打造职业教育现代化示范城市。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校一策”深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大力实施“双教”提能工程,促进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双提升,培育3所左右省优秀中职学校,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布专业结构调整指南和专业设置引导目录,鼓励职业学校增设家政、养老、托育、涉农等紧缺专业,建成15个左右省优质中职专业。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化变革,全面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完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积极鼓励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支持办好“xx集成电路产业学院”“陶都紫砂学院”等重点产业学院,培育一批骨干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示范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培育一批市级高水平专业、职教名师工坊、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示范中心、学生“技能雏鹰”。更高水平衔接“职教高考”制度,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比例。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办好技能大赛、双创大赛、文明风采活动等品牌赛事。提高社会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全市终身教育学习网络,大力发展“互联网+终身教育”,打造“一区一品”社区教育特色文化和终身教育品牌,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书香校园”,组织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太湖读书月”系列活动。
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大学位供给保障力度。规范市区新建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备案流程,加强学区设置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完善市、区两级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高中投入管理机制,健全中职拓展提质机制,加强学校建设土地供给,落实校园建设和管理运行投入主体,加大学位供给考核力度,加快初、高中学校和xx地区小学建设,督促各市(县)区政府按期完成《xx市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三年行动计划(xx—2025年)》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开工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缓解教育资源供给压力。高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双优”品牌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学科),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师资源供给。实施新时代强师行动计划(xx—2025年),深入开展“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教育优才”引进计划、“教育双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加强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创新教师编制核定,加强教师配备补充,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办法,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升级“太湖教育人才计划”,设立并运行xx教育发展基金,创新设置“引才编”,加大招引成熟型教师考核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加快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以“锡教名家”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四有”好教师团队、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等为抓手,强化教育人才全周期培养,实施“种子工程”“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金穗工程”,形成阶梯式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教师工作量指导意见,加大绩效考核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教师、教研、研训人员进退流转机制,推动干有压力、干有动力;探索中小学教师弹性离校制度,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实施关爱教师十项行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七、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做好《xx市教育督导条例》修订和《xx市职业教育条例》制定工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建设,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惠民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分类设计、分步推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学校切实转变育人方式,深入抓好素质教育,坚决克服轻素质、唯分数等片面行为。聚焦“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和课后大阵地建设,实施课后服务“一校一案”,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通过“内培外引”提升专业水平,打造一批课后服务亮点示范校,推动课后服务从“量的覆盖”走向“质的覆盖”。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力度,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推进“数字赋能、一网统管”,畅通线上“一键举报”渠道,提升监管质效,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规范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各类民办学校综合管理,实施积分制管理与年度检查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结果与年度检查结论、招生计划下达、专项资金奖补等直接挂钩;启动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强基、攻坚、提升”三年行动(xx—2025年),聚焦治校办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校一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民办学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前教育服务区划分,优化公办小学划片入学、公办初中对口直升政策,做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规范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行为,科学核定中招计划,优化自主招生和分配生政策,规范做好民办高中招生工作,严禁无计划招生、提前掐尖招生,坚决杜绝跨区域违规招生。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行为。
八、强化教育数字化赋能。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建设新型教育专网,打造融合、开放、共享的“xx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并启动实施教育数字化“一中心、五平台”。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汇聚数据,实现数据的综合治理。推进教育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智慧教学、社会服务五大核心平台建设,着力拓展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考、管、评各环节,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打造“锡学通——入学服务”“锡学通——阳光资助”等数字生活场景,实现教育政务服务与管理“一网通办、一屏统管、一键举报”。强化数字平台应用。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试点,创新平台应用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市、市(县)区、校、班四级贯通联动的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网上巡课、云上评课,提升教学治理水平。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提高教育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支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九、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深化国际双向交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开阔眼界格局,讲好教育故事。持续推动华文教育基地校建设,启动与相关友城的教育合作交流,开展xx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评估和展示交流。鼓励职业学校引进优质资源,提高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率。支持在锡高校和职业学校根据国家和城市发展需要,在新兴学科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提升涉外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境外xx籍优秀学子信息库,加大外籍教师聘用监管,提高在锡外籍、港澳台人员随行子女教育融入度,支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错位发展,不断提升我市涉外教育服务水平和形象。强化区域合作交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双湾”融合战略,牵头组建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南北教育帮扶工作,让xx教育在国际、国内互联互动中闪亮品牌。
十、营造改革发展良好生态。持续强化教育督导评价工作。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优化对各级各类学校综合督导,围绕“双减”、学生体质、校园安全、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等开展“四不两直”专项督导,推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化。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加强管理考核,进一步发挥责任督学“啄木鸟”功能。探索建立督导问责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推动督导真正“长牙齿”。扎实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乙类乙管”防控要求,开展健康教育大家谈“百人千校万课”网络展评活动,举办学校卫生工作知识技能竞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深化校园治安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周边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技防校园建设全覆盖,在寄宿制学校、幼儿园推广使用智慧用电安全管理系统。统筹抓好学校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校车与交通安全、燃气使用安全等专项整治,健全防范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推荐访问:教育局 工作要点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总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有哪些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总结 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 市教育局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教育局2021年工作思路 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教育局2022年工作计划 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 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点心得体会